“斷頭路”就像城市交通的“腸梗阻”,給市民出行造成極大不便,也嚴重影響城市高質(zhì)量發(fā)展。近年來,涼州區(qū)加快實施道路暢通工程,努力打通斷頭路,暢通微循環(huán),治理擁堵點,進一步完善城市路網(wǎng)系統(tǒng),增強城市服務功能,助力文明城市創(chuàng)建,努力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。
汽車行駛在寬敞平整的新修道路上、行人悠閑地漫步在干凈整潔的人行步道上……10月12日,記者來到今年剛剛打通建成的涼州區(qū)靶場西路,看到了一幅嶄新的畫面。以前靶場西路被一排破舊的小煤房和圍墻“占領”,行人出行極為不便。今年,涼州區(qū)對靶場西路斷頭路進行提升改造,目前靶場西路已整修一新可正常通行。居住在靶場小區(qū)的張大爺告訴記者:“以前小區(qū)道路不通,接送孩子上學要繞好遠一段路,現(xiàn)在斷頭路修通了,出行真的很方便。”
一條小巷,連著武威十三中和涼州區(qū)西關小學。本是承載著學生上下學高峰人流量的道路,卻是一條“斷頭路”。
居住在啤酒廠家屬院的退休職工王世玉,親眼見證了煙草巷的變遷。過去因為城市空間開發(fā)等原因遺留下這條“斷頭路”,路面狹窄、坑坑洼洼,兩座學校中間還有一大片荒地,車輛通過時塵土飛揚……新建的煙草巷,把武威十三中、西關小學和啤酒廠家屬院等單位、居民小區(qū)連接成一個有機的整體,周邊居民出行更加暢通便捷。 10月12日下午,記者在煙草巷看到,這里的斷頭路已被打通,原有的土路也被一條新柏油路替代,工人正在路邊人行道上安裝路燈。
“去年以來,涼州區(qū)把打通‘斷頭路’作為緩解交通壓力、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舉措,持續(xù)為城區(qū)交通‘舒筋活絡’。計劃利用3年時間,投資1.45億元打通城市斷頭路27條,長12.8公里。”涼州區(qū)住建局項目中心工作人員說。
如今,隨著一條條“斷頭路”的打通,武威城市道路不斷升級,在切實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的同時,也為創(chuàng)建全國文明城市打下良好的道路交通基礎。
今年至目前,科技巷、煙草巷、榮華二路、靶場西巷、雍涼巷、羅什寺北巷等6條斷頭路已建成通車,仁和支路、古都路北延段道路正在加快建設,預計11月可建成通車。
打通后的靶場西路
新建成的煙草巷道路
正在建設中的科技巷道路